一、單選題
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A.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B.增加人群的健康知識
C.轉變人群的態度
D.增加人群對改變行為的信心
E.改變人群的健康相關行為
2.從健康傳播效果的層次看,以下表述屬于態度轉變的是
A.能指出酗酒對健康的危害
B.經常參加步行、游泳、打太極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動
C.反對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邊吸煙
D.做菜堅持少鹽少油
E.不能經常吃新鮮蔬菜、水果
3.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施行對象都是個體和群體,但兩者的區別卻在于健康教育側重(),健康管理側重()
A.個體、個體
B.個體、群體
C.群體、群體
D.群體、個體
E.個體、人群
4.在健康促進產出模式下,健康教育活動的直接產出是
A.健康素養
B.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C.健康環境
D.政策法規
E.社區參與
5.健康教育無論是針對個體的健康管理、還是針對群體的健康管理,都是一種非常
A.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B.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C.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D.基本的干預方法
E.重要的千預策略
6.在某市控煙活動中“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屬于健康促進活動領域中的
A.制定促進健康的措施
B.創造支持的環境
C.加強社區的行動
D.發展個人的技能
E.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
7.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 )理論認為只有人們相信他們的行動能夠導致預期結果,才愿意付出行動,否則人們在面對困難時就不會有太強的動機也不愿長期堅持
A.行為改變的階段
B.自我效能
C.知-信-行模式
D.健康信念模式
E.感知健康行為
8.從提高健康傳播效果的對策看,以下表述屬于改善信息因素的是
A.在農村利用有線廣播傳播健康知識
B.對目標人群進行細分,了解其對健康信息的需求
C.請群眾信賴的醫學專家講課
D.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達傳播內容
E.利用衛生節日,配合政府行為進行相應內容的社會性宜傳活動
9.以下不屬于健康公共政策的是
A.規定開車系安全帶
B.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C.提高煙草價格
D.禁止給青少年出售煙草
E.個人收入調節稅
10.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關系為基礎開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同伴教育有( )之分
A.官方與民間
B. 正式與非正式
C.個體與群體
D. 主觀與客觀
E.演示與示范
二、多選題
1.以下選項屬于成癮行為內因中人格特質因素的有
A.性格內向
B.被動依賴
C.過度敏感
D.情緒不穩、容易沖動
E.高級意向減退或不穩定
2.健康促進的主要策略是
A.支持性環境
B.發展個人技能
C.強化衛生服務系統行動
D.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E.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3.屬于危害健康的團體行為是
A.大吃大喝現象泛濫
B.生產劣質食品的廠家。
C.生產假藥的廠家
D.廠礦生產過程排放污氣污水
E.不及時就診
4.材料制作應遵循的程序包括
A.分析需求和確定信息
B.制訂計劃,形成初稿
C.傳播材料預試驗
D.材料的生產發放與使用
E.對材料的制作過程、發放使用狀況、傳播效果進行監測與評價
5.講課指
健康管理師技能證書充當“教師”,主要通過語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標人群傳達健康(),啟發目標人群的健康意識、動機的過程
A.知識
B.信息
C.技術
D.技能
E.要求
6.韋爾1948年提出的經典傳播模式(5W模式),包括
A.傳播者
B.信息與訊息
C.媒介渠道
D.受傳者
E.效果
7.區別高可變性行為與低可變性行為各有標準,其中高可變性行為標準是
A.正處在發展時期或剛剛形成的行為
B.與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關系不大
C.在其他計劃中已有成功改變的實證
D.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之中
E.社會不贊成的行為
8.根據預期的健康教育項目效果,又可以將具體目標分為
A.健康目標
B.行為目標
C.環境與政策目標
D.教育目標
E.認知目標
9.符合健康家庭條件的有越。
A.家庭成員都有機會成長
B.家庭成員分享感受,互相關心
C.家庭與杜會保持密切聯系
D.家庭矛盾一定內部解決
E.能認識到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10.教育過程評價的指標包括
A.項目活動執行率
B.干預活動覆蓋率。
C.目標人群參與率
D.有效指數(目標人群參與率/預期參與率)
E.目標人群的滿意度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 E
2.答案: C
3.答案: D
解析: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群體,而健康管理對個體的關注更多。
4.答案: A
5.答案: C
解析:健康管理是把健康監測和維護、健康相關行為以及治療和康復都納入管理并實施千預,干預手段主要是非臨床的方法,即教育和管理,因此,健康教育無論是針對個體的健康管理、還是針對群體的健康管理,都是一種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6.答案: B
7.答案: B
解析:自我效能指個體對自己組織、執行某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結果的能力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控制內、外因素而成功采納健康行為并取得期望結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是人類行為動機、健康和個體成就的基礎,是決定人們能否產生行為動機和產生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只有人們相信他們的行動能夠導致預期結果,才感意付出行動,否則人們在面對困難時就不會有太強的動機也不愿長期堅持。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納所建議的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8.答案: D
9.答案: E
10.答案: B
解析: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關系為基礎開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同伴教育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隨時發生,但目的并不十分明確,也沒有事先確知的教育目標,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發生在任何人們感到方便的地方,如辦公室、宿舍、車間、社區,甚至街頭巷尾。正式的同伴教育有明確的目標,較為嚴格的設計和組織,正在成為健康教育與促進項目中的一一種以人際交流為基礎的教育干預方法。
二、多選題
1.答案: ABCDE
2.答案:ABDE
3.答案: ABCD
4.答案: ABCDE
5.答案: ABD
解析:講課指健康管理師技能證書充當“教師”,主要通過語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標人群傳達健康知識、信息、技能,啟發目標人群的健康意識、動機的過程。
6.答案: ABCDE
7.答案: ABCE
解析:通常以下列幾點作為判斷高可變性和低可變性的標準。高可變性行為是:①正處在發展時期或剛剛形成的行為:②與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關系不大;③在其他計劃中已有成功改變的實證;④社會不贊成的行為。而選項D是低可變性行為準,它包括:①形成時間已久:②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傳統或傳統的生活方式之中:③既往沒有成功改變的實例。
8.答案: ABCE
9.答案: ABCE
10.答案: ABCDE